内改外,挑战与机会并存低运价高成本下,内贸散货船船东利润压缩严重,船东面临选择停航、改航外贸二选一,以均衡利润空间。
加快集疏运通道等市政重点项目配套电力设施迁改工程实施,为大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。四、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。
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能源产业链金融服务,推广银行保函、投标保证保险、履约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等业务,释放中小企业资金压力,服务企业融资需求。推广个人充电桩联网通办,做好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综合平台建设运营。积极对接街道(村镇)、居委会、社区、物业等机构,主动公布网格经理联系方式,提升电力服务效率,做好用电客户普遍服务。打造供应链产业链服务生态圈。加快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,大力拓展供电+能效服务,推动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。
聚焦分布式智能电网、新能源友好并网、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领域,筹划安排一批示范性、标志性工程。着力保障设备安全运行。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4.4个百分点。
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。6月份,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,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。温彬指出,但也要看到,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、俄乌冲突、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等影响下,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上升,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,尤其是总需求不足,消费仍然偏弱,就业压力较大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,5月份,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。
青年就业方面,5月份,16-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.4%,比上月上升了0.2个百分点。温彬分析,这主要由于疫情形势整体好转,企业复工复产,经济活跃度提升。
1-5月份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2%,保持基本稳定,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.7%,增速比1-4月份加快0.2个百分点。在经历了4月份的倒春寒后,中国经济在5月份迎来积极变化,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,恢复成为关键词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财经表示,专项债券发行前置支持基建投资增长,今年已下发的3.45万亿元额度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,有望对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形成持续支撑,基建投资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,有望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。出口增速大幅反弹,5月份,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.6%,增速比上月加快9.5个百分点。
物价方面,5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.1%,涨幅与上月持平。温彬表示,这些数据整体呈现必选消费保持增长,可选消费下降较多的特征,反映出目前消费意愿不强。一方面,疫情对生产、物流等限制减弱,另一方面,需求有所修复,外需仍有韧性支持我国出口增速回升,内需有所改善。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9%,也和上月持平,表明市场价格基本稳定。
另外,线下消费、服务消费仍然受到较大限制,本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1.1%,降幅虽然稍有收窄1.6个百分点,但却是连续2个月保持20%以上的降幅。5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7%,4月份为下降2.9%;5月份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.6%,比上月上升2.2个百分点。
消费和青年就业仍需高度重视整体上看,近期疫情形势整体好转,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减弱,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落地实施,实体经济也出现一定好转迹象。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是6.2%,比上月下降了0.4个百分点。
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,随着毕业季的到来,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,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。消费和青年就业仍需高度重视。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,也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市场信心。他判断,综合来看,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,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,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,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。这主要是受益于外贸物流逐步改善,外贸企业生产恢复,前期积压外贸订单释放。主要的原因是,在疫情影响下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,同时年轻人求职更倾向于稳定性强的岗位,加剧了供需矛盾。
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,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,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,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,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,经济出现了反弹。消费方面,在疫情影响下,消费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。
二季度经济表现会如何?对于二季度经济走势,付凌晖谈到,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的影响,经济主要指标出现下降,5月份疫情防控向好,生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,但是仍有部分指标同比下降。物价总体稳定再来看就业和物价民生指标,就业方面,5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.9%,比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
一方面,疫情对生产、物流等限制减弱,另一方面,需求有所修复,外需仍有韧性支持我国出口增速回升,内需有所改善。此外,工业生产由降转升。
温彬建议,下一阶段,要落实好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,继续做好疫情防控,加大力度提振内需,做好对困难领域、行业和人群的纾困,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,尽快使市场主体扭转预期,增强信心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数据显示,5月份粮油食品类、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,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、化妆品类、金银珠宝类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汽车类等消费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了10%。青年就业方面,5月份,16-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.4%,比上月上升了0.2个百分点。消费方面,在疫情影响下,消费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。
6月份,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,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。物价总体稳定再来看就业和物价民生指标,就业方面,5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.9%,比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
消费和青年就业仍需高度重视。消费和青年就业仍需高度重视整体上看,近期疫情形势整体好转,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减弱,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落地实施,实体经济也出现一定好转迹象。
6月15日,A股三大股指上涨,沪指重回3300点之上。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。
付凌晖表示,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,对此也需要高度重视。二季度经济表现会如何?对于二季度经济走势,付凌晖谈到,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的影响,经济主要指标出现下降,5月份疫情防控向好,生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,但是仍有部分指标同比下降。出口等指标改善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,5月份消费虽然还是负增长,但降幅大幅收窄。温彬表示,这些数据整体呈现必选消费保持增长,可选消费下降较多的特征,反映出目前消费意愿不强。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财经表示,专项债券发行前置支持基建投资增长,今年已下发的3.45万亿元额度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,有望对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形成持续支撑,基建投资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,有望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。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,随着毕业季的到来,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,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。
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,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,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,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,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,经济出现了反弹。5月份,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.2%和1.1%,降幅比上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。
他判断,综合来看,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,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,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,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。在经历了4月份的倒春寒后,中国经济在5月份迎来积极变化,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,恢复成为关键词。